查看原文
其他

日间病房的功能组成与布局设计,讲的到位!

2016-06-01 苏元颖等 筑医台资讯


本文以日间治疗模式引发医院建筑新格局的形成为切入点,基于日间手术的起源及特点论述,通过分析、归纳日间病房的功能组成及布局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形成两种日间病房的设计形式。


日间病房,或者广义上所指的日间治疗中心,是为短期住院观察、治疗和进行特别检查的患者而设置的诊治单元区域,作为复合型的治疗空间,其中包括日间治疗、日间手术、日间住院观察等多项内容。目前国内对日间病房的形式和内容暂无精确的定义。




日间手术的起源及特点


1.日间手术的起源和定义


日间手术最早由苏格兰儿外科医生 James Nicoll (1864~1921)提出。20世纪80年代, 日间手术模式开始在欧美国家迅猛发展。1995年由12个国家和地区的日间手术协会共同组建了国际日间手术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目前已发展至20多个国家的50多个会员。1995年,该协会成立之初,对日间手术定义如下:日间手术涉及外科手术与诊断性介入, 大部分患者夜间不需要住在医院也能够和住院患者一样得到尖端的技术和设施服务, 同时有严格的术后随访观察。


日间手术单元是设立在医院内部独立或附属于门急诊部的一个科室,兼备住院病房诊疗条件,且由多方面专业人士组成的实体单位,主要为患者提供检查、 治疗和康复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介于门急诊与住院之间的一种诊疗模式, 既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补充,也是社会新医学模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可满足患者对快捷方便医疗服务的需求。


2.日间手术的优点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标准化、满足快捷舒适要求的高效治疗手段,在以下方面具备显著优点:


在患者效益方面,由于日间手术的时限一般在24h以内,通常在白天正常诊疗8h间就已经完成关键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工作,若使患者提早回家,便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同时有效降低治疗费用。围手术期的关键护理工作由专业护士完成,并通过术前宣教和术后护理指导,让患者在家中亦可得到妥善照护,从而减轻患者家属往来医院的负担,且患者在家中休息充分、干扰少,更有利于生理、心理的调适,减轻长期住院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精神负担,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在医院效益方面,日间手术能够有效提高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如医护人员、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等),降低院内感染的几率。日间手术对人员、设备的利用率有较高要求,使日间手术团队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实施诊疗,达到提高医院的诊疗效率的目的。


在社会效益及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贡献方面,日间治疗可有效发挥医疗资源的保障能力,在相同时间内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等待手术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等尖锐问题,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日间手术有效缩减的住院时间和诊疗费用,能够大幅度减少医疗保险机构保险给付额度,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社会有效工作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价值。


3.适合日间手术的项目


适合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范围较广,一般按照手术级别、切口性质和患者群结构进行日间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包括普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血管外科等。另外,介入中心和内镜中心的诊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与日间手术和日间病房合并开展。


随着医院技术条件的成熟和管理的优化,日间手术的效率将大大提高,更多的科室手术将有可能纳入日间手术管理。据国外文献资料统计,日间手术占所有外科手术比例不断增长:美国由1985年的35%上升至2003年的83.5% ;英国由1982年的1.51%上升至62.5%。适宜日间手术治疗的项目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临床路径明确, 有成熟的诊疗标准和技术规范 ;患者机体状态良好,术前诊断明确,临床指征稳定 ;手术适应症明确,切口小,术后感染风险低 ;术后护理技术难度低,周期短,适于家庭护理 ;术后随访条件良好。目前在国内开展的日间手术主要以单病种为项目构成,比较常见的日间手术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与晶体植入、无痛人流术、包皮环切术、浅表肿物切除、息肉摘除、穿刺活检、男子节育、体外碎石等。


日间手术流程如图1所示。



1.日间手术流程示意图


日间病房的功能组成特点


从医院的管理要求出发,日间病房除了部分日间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休息的病房之外,还延伸到了日间治疗功能,比如将门诊治疗、门诊手术、急诊输液、急诊观察、化疗、透析等功能纳入其中,在功能分区上可以形成独立的日间治疗中心,也可以将以上的各项功能分散布置在门诊、医技和病房中,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到部分住院治疗、介入手术、微创手术等功能。


日间病房的布局形式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于2006年5月开始在市级医院中试点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根据各医院间硬件设施和原有流程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两种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供医院进行选择。一是建立日间手术中心,具备单独的入院接待室、病房、手术室和恢复区,不隶属于任何临床科室,独立运作;二是以临床科室病房为基地,建立分散管理的日间手术病房,有医护人员专职/兼职管理日间手术患者, 手术室、苏醒室等与住院患者共用。


1.集中独立的日间治疗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所有与日间治疗相关的功能整合在一起,独立于门诊、医技和病房三大功能区,形成独立的日间治疗功能区。其中包括日间手术室和日间病房区。日间病房区包括日间病房、透析病房及化疗病房等。这种模式适合规模较大的新建医院,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但会增加运营成本, 同时对医院的管理的要求更高。因为日间治疗与门诊、医技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总图布置中,日间治疗中心通常需要毗邻门急诊和医技布置,并设有独立出入口,与其他功能区域互有联系同时又互不干扰(图2)。



2.设有独立的日间治疗中心的某项目布局示意图


2.分散布局的日间手术及病房模式


分散布置的日间病房模式是将日间治疗所需的房间根据其原有的功能分散布置在门诊、医技和病房的三大传统医疗功能区中。例如透析病房可以放在病房区,日间手术、门诊手术和手术中心合并设置,日间病房、化疗病房和急诊急救的输液和留观合并设置。


这种模式适合规模较小的医院,或者已经建好的医院,通过局部的改建,达到设置日间病房的目的。但缺点是分散在各科的日间病房资源分散、管理不便。


集中式日间病房管理效率高,运营成本更高,对于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而言是新出现的治疗形式,最初的医院建设都未单独考虑它的布局形式。通常意义上的日间病房包含日间手术、输液治疗、观察等内容,在布置上应该与门诊、医技、病房等相关功能区域密切联系(图3)。



3.分散布置的日间治疗中心示意图


目前还有些医院的日间病房布置在门诊区域,使得门诊区域无法在夜间关闭,而布置在病房区域会因为较大的流动性给病房的环境和安全带来影响,也增加了病房的交通流量。


新建医院的日间病房,一般采用独立的布局方式,考虑到其运营特点与急救中心相似,可以采纳与急救中心合并的模式,同时要求有独立的出入口,便于夜间管理, 并根据需要适当植入部分医技。


3.日间病房的病房形式


日间病房通常为大空间,便于观察、护理及病床周转,更大限度地节约空间,每床之间设有小隔断, 防止交叉感染。后勤辅助可以和公用设施合用,同时需要留有较大的家属陪护、等候空间和相应的服务设施(图4)。


4.日间病房平面图


4.日间病房的规模及面积


日间病房作为新出现的医院治疗空间形式,对于多大的规模才能符合需求,现行的建设标准均无定义。医院方一般根据现行医疗需求和潜在的发展能力确定相应规模,但事实上还存在着规模扩张和功能变换的可能,只要患者症状稳定且护理要求不高,均可采用日间治疗。


日间治疗形式上属 “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其高效性、便捷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已是普遍共识,而且其治疗质量丝毫不亚于住院治疗,当社会对其认可度逐步加深、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时,完全可能形成医院除门诊、医技、住院之外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制约日间病房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医疗体系对效率与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日间病房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势必会被各类医院广泛采用。建立日间治疗中心(日间手术、日间病房),以下的几个要素至关重要,会对一些医院开展日间治疗形成制约 :


其一,功能空间与流程的完善。部分医院建筑空间受限,无适合开展日间手术的建筑空间,缺少设备、病房、家属等待区,难以实现日间手术独立分区及高效流程等。


其二,医院管理体制与效率。如部分医院的预约制度不完善,对日间手术病种范围无硬性规定等,加之医疗助理缺失,医生精力被书写病历和医嘱等案头工作拖累。


其三,技术团队的组成和日间护理团队的组建。如科室医生日常工作负荷高, 难以抽调或安排适应高效运行的日间手术医护团队。


其四,培训、服务与复查。如术后护理宣教不到位,家属难以执行家庭护理操作,术后随访制度不健全,患者术后出血、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切口感染等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医疗风险加大。


其五, 支付与财务核算及激励机制。如门诊检查不报销或报销范围小,科室顾虑日间手术影响科室效益,部分术中使用的麻醉剂不在医保支付范围。


对患者而言,接受日间手术要求自身医学状态稳定,无或少其他疾病,遵从医嘱,对日间治疗依从性好;对患者家属而言,需要一定文化程度,对术前宣教和术后家庭护理培训的接受度高,能够严格遵医嘱执行。同时,日间治疗对医院服务及随访安排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出现的远程监护设备,十分适宜在日间手术康复期采用,但是由于费用和应用水平的限制,尚未被广泛采用。另外, 部分医学因素也对开展日间手术治疗有一定影响。


前景与展望


随着中国对于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深入实施,医院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转型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对医疗资源、疾病信息的反馈更加及时和准确,这对于兼具安全和高效的日间治疗业务的发展十分有利。未来医院利用现代化的医疗管理体系进行日间治疗的项目设置、患者群需求统计、诊疗预约、手术安排及术后随访等将变得十分简单。在国家医疗资源统一规划的政策下,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技术优势,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基层医疗能力的不断完善,将充分发挥中心医院的技术平台优势,使日间手术更具普遍性和安全性。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有限的医疗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还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力开展日间治疗, 不仅是从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上对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贡献,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中国医疗体系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手段。

来源:城市建筑

作者:苏元颖,CCDI悉地国际医疗健康事业部设计副总裁,总建筑师;周相涵,CCDI悉地国际医疗健康事业部设计总监,技术管理副总;田毅,CCDI悉地国际医疗健康事业部医疗策划顾问,技术部经理。

筑医台编辑出品


——END——





筑医台

筑医台公众号,专注于医院建设行业,内容涉及医院工程建设、医院设备配置与管理、医院运营管理、医院专业学科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目前已累计分享医院建设行业干货上万篇,深受广大行业伙伴的认可和推崇。添加筑医台小助手:(微信号:zhuyitai)(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刻添加筑医台小助手)
第一时间获取筑医台最新线上线下活动信息,包含精彩知识分享、专家微课、筑医台沙龙、筑医台微信群活动等。获取干货:在“筑医台”微信公众号回复数字“5”,干货送到手(每周持续更新)扩大人脉:在“筑医台”微信公众号回复以下数字即可加入重磅人脉圈
6.加入“医疗PPP项目”微信群
7.加入“医院建设精英会”微信群  
8.加入“新建医院医疗设备规划”微信群
9.加入“中国节能产业联盟”
10.加入“中国医院基建管理者俱乐部”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关注“筑医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